Page 342 - 唯識藏_10
P. 342

欲修習者,謂為對治不作意隨煩惱。勤修習者,謂為對治懈怠隨煩惱。策修習者,謂  身修循身觀,如是於受等修循受等觀,如其所應。  受。緣自身中外處為境故,緣他身中內處為境故,名內外。如受,心、法亦爾。如於  因外身所生受。緣色等處為境界故,依他身生,故名外。內外受者,謂因內外身所生  ,名於身修  ,約處建立,約身建立,說名內外。  根所依住所有色等外處,墮有情數故,外處所攝故,名內外。又於他身中所有內色處  數,故名外。內外身者,謂內處相應所有外處,根所依止。由己身中眼等五處相應、  名內。外身者,謂外所有外色處。由外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等,外處所攝故,非有情  於此身中所有內色處。由自身中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根,內處所攝故,墮有情數,故

                 又修習者,謂欲、勤、策、勵、勇猛、不息、正念、正知及不放逸修習差別故。  內受者,謂因內身所生受。緣眼等處為境界故,依自身生,故名內。外受者,謂  云何於身修循身觀?謂以分別影像身與本質身平等循觀,於身境循觀身相似性故  念住修習者,謂於內身等修循身等觀。如於內,於外、於內外亦爾。內身者,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十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循身觀。由循觀察分別影像身門,審諦觀察本質身故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   337   338   339   340   341   342   343   344   345   346   3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