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63 - 唯識藏_11
P. 163
離;若於善作不為,則應捨離;若於惡作為之,則應捨離;若於善作為之,不應捨離 麤重,隨逐不離,則正修聖道,令得安息。 起身心麤重,則修慧觀及淨勝作意,令得安息;若由自性未斷煩惱,順煩惱品,身心 伺,起身心麤重,則內修寂靜,令得安息;若由勵意極攝斂心及沉下心惛沉睡眠纏,
數數觀察者,謂依尸羅,數數觀察惡作善作,如實了知。若於惡作不為,不應捨 身心麤重安息者,若由身疲倦,起身心麤重,則易奪威儀,令得安息;若由極尋 修持力者,謂二因緣,得修持力。一、性利根故;二、長時純熟修故。 猛利樂欲者,謂於增上解脫起證樂欲念:「我何時證於眾聖具足住處?」 無間殷重修者,謂如是方便,時無空過,修習善品,及至誠速疾引發善品。 如理方便者,謂如教修行。如是修時,能生正見。 順教者,謂無倒次第之教。 先因者,謂先世根熟及根成滿。
顯揚聖教論卷第七
① 「異」,底本作「以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異」。
1
5
5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