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92 - 唯識藏_11
P. 392

,若依彼彼所,依彼彼識轉,彼彼所依應有執受,餘無執受,不應道理,雖許能執,  是名第二因。又六識身一類異熟無記所攝必不可得,是名第三因。又六識身各別依轉  「根、境、作意力故,諸轉識生。」乃至廣說。是名初因。又六識身善、不善可得,  種身受應不可得,二無心定應不可得,命終時識應不可得。  最初生起定不可得,明了生起應不可得,諸法種子應不可得,四種業用應不可得,種  名一切種子識。此復二種應知:一、證成;二、建立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答:由五因故。何等為五?謂阿賴耶識先行因生,眼等轉識現緣因起,如經言:  問:何故若無阿賴耶識,依止執受不可得耶?  論曰:由八種相,證阿賴耶識決定是有,謂若無阿賴耶識,依止執受應不可得,  云何證成?頌曰:  論曰:略說心性有二種,一名異熟心,二名轉心。異熟心者,即是阿賴耶識,亦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無心定命終,無皆不應理。  執受初明了,種子業身受,  初阿賴耶識,種子二應知。  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七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   387   388   389   390   391   392   393   394   395   396   39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