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94 - 唯識藏_11
P. 394
離身。識若離身,便應捨命,非謂在定。 受生起非一眾多,若無此識,應不可得如是身受,既現可得,是故定有阿賴耶識。 剎那剎那俱現可得,非於一識一剎那中有如是等差別業用,是故必有諸識俱起。 一、器了別業;二、依了別業;三、我了別業;四、境了別業。如是四種了別業用, 流轉不息,是故轉識能持種子,不應道理。 世無間,世間生。非如是相為種子體應正道理。又彼諸識長時間斷,不應 無間,乃至劣界生;有漏無間,無漏生;無漏無間,有漏生;世間無間,出世生;出 善性復生;從二無間,無記性生;劣界無間,中界生;中界無間,妙界生;如是妙界
答:如薄伽梵說,入無想定及滅盡定,當知爾時識不離身。若無此識,爾時識應 問:何故若無阿賴耶識,諸無心定不可得耶? 答:謂如有一,或如理思惟,或不如理思惟所有推尋,若心在定,若不在定,身 問:何故若無阿賴耶識,身受不可得耶? 答:若無諸識同時生起,諸業俱轉,不應道理。所以者何?若略說,業有四種: 問:何故諸業不可得耶?
顯揚聖教論卷第十七
3
8
8
2
2
① 相續經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