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11 - 唯識藏_12
P. 511
各半頌。 謂自性相、因相、果相、若作業相、若相應相、若差別相。如其次第,初有一頌,餘 示五法所成三身差別。復有義者,此中顯示清淨法界有六種相,摠攝一切佛地功德, 性智,次半顯示妙觀察智,次半顯示成所作智,次半顯示四智所攝眷屬功德,後半顯 半別顯其相,後半摠結。 德皆是清淨法界攝持,皆是清淨法界之相,所相、能相俱名相故。於四頌中,前三頌
論曰 經曰 別顯相中,有義:此中,初半顯示清淨法界,次半顯示大圓鏡智,次半顯示平等 論曰 經曰
佛地經論卷第七
:有義:此顯清淨法界。謂一切法空無我性所顯真如,永離二障,本性清淨 :一切法真如,二障清淨相。 :當說四頌,摠攝上義,略顯佛地淨法界相。如來地中,一切有為、無為功 :爾時,世尊而說頌曰: 佛地經論卷第七
4
9
9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