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02 - 唯識藏_13
P. 302

,能遍十方善說法故;十、法雲地,大法智雲,含眾德水,蔽如空麤重,充滿法身故  、不動地,無分別智任運相續,相用煩惱不能動故;九、善慧地,成就微妙四無閡解  別最勝般若,令現前故;七、遠行地,至無相住功用後邊,出過世間、二乘道故;八  勝地,真俗兩智,行相互違,合令相應,極難勝故;六、現前地,住緣起智,引無分  發無邊妙慧光故;四、焰慧地,安住最勝菩提分法,燒煩惱薪,慧焰增故;五、極難  地,具淨尸羅,遠離能起微細毀犯煩惱垢故;三、發光地,成就勝定,大法摠持,能  斯證得。  尼,名法身故。  位亦得菩提,而非此中頌意所顯。頌意但顯轉唯識性,二乘滿位,名解脫身,在大牟  相雜染,故離染時,假說新淨,即此新淨,說為轉依,修習位中,斷障證得。雖於此  障麤重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言十地者:一、極喜地,初獲聖性,具證二空,能益自他,生大喜故;二、離垢  云何證得二種轉依?謂十地中,修十勝行,斷十重障,證十真如,二種轉依,由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成唯識論卷第九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   297   298   299   300   301   302   303   304   305   306   3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