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24 - 唯識藏_13
P. 324
位攝故。 有四種,而今但取二所轉得,頌說證得轉依言故。此修習位說能證得,非已證得,因 過失,雨大法雨,破諸疑網,利樂有情。如是等門,差別多種。 ;平等智品現他受用身淨土相;成事智品能現變化身及土相;觀察智品觀察自他功能 相違。隨作意生,緣事相境,起化業故,後得智攝。 故。然此心品隨意樂力,或緣一法,或二或多。且說五根於五境轉,不言唯爾,故不 起作三業諸變化事,決擇有情心行差別,領受去、來、現在等義。若不遍緣,無此能 於五境轉故。」有義:此品亦能遍緣三世諸法,不違正理。《佛地經》說,成所作智
後究竟位,其相云何?頌曰: 此四心品,名所生得。此所生得,總名菩提,及前涅槃,名所轉得。雖轉依義總 此四心品雖皆遍能緣一切法,而用有異。謂鏡智品現自受用身淨土相,持無漏種 成所作智相應心品,有義:但緣五種現境。《莊嚴論》說:「如來五根,一一皆 妙觀察智相應心品,緣一切法自相、共相皆無障礙,二智所攝。
此即無漏界,不思議善常, 成唯識論卷第十
3
1
1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