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47 - 唯識藏_13
P. 347

云何經言「非因發心,有菩薩性」?  。是故當知,非因發心,懃修精進,有菩薩性。」若久修習,至堪任持,名有種性,  依行方便,滿足菩提」,何得說言由其久習,方名為持,方名有性?  薩行方便持。菩薩依行方便,滿足阿耨菩提。」既云「是故初發心名菩薩行方便持。  菩薩依種性,必定堪任阿耨菩提,是故種性名必定持。」乃至云:「是故初發心名菩  地持》云:「云何名持?菩薩自種性、初發心及一切菩提分法,是名為持。何以故?  佛。  有迷不任菩薩自乘種性,最初發心非堪任持,云無種性,便謂畢竟是無種性,不得作  為正因?體於二位不改易故。故分因果緣正,妄施三身正因,下顯正中廣為分別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又《菩薩地經》云:「若無菩薩性者,雖復發心,懃修精進,終不能得阿耨菩提  彼亦非理。所以者何?《菩薩地經》云:「因初發心,決定必得阿耨菩提。」《  有義:久修菩薩行者,成堪任持,住自乘性,必得作佛;未至此位,云不作佛。
              能顯中邊慧日論第一
                   ① 「法」字下,底本有「常法」,今依據卍續本刪去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5
   342   343   344   345   346   347   348   349   350   351   35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