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2 - 唯識藏_13
P. 352

一乘為第四時。  時,《法華》亦爾,前後俱云為求聲聞等。若云不同,如前已非,故不可說《法華》  時?若許《深密》通三乘攝,違於正理,今古共許是大乘藏。若云說有三乘,名三乘  合在第二時,如何為第四?  ,是故三乘即是一乘,得一乘者,得阿耨菩提。」於第二時判說大乘,一乘即大,收  道樹,授提謂記,當得作佛,號曰齊成。如何定判最先說小?  第三時攝。  密》既在於前,如何預斷後教?故以淺深次第定為五時,第四、第五時非《深密》教  前義,前無兼後。然《法華經》立在《深密》後,《涅槃》更在《法華》後,說《深  ?又縱為三,終無說五,亦不限定年月前後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若云《深密》是說三乘時者,為通三乘藏攝,名三乘教,為說有乘三,名三乘教  又復一乘即是大乘。《勝鬘經》云:「聲聞、緣覺乘皆入大乘,大乘者即是佛乘  此亦不然。三七日後,方趣鹿園說四諦教,始度五人;第二七日即說十地,不起  又云:今就乘性說五時者,謂小乘、大乘、三乘、一乘、一性。此五時教,後兼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能顯中邊慧日論第一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   347   348   349   350   351   352   353   354   355   356   3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