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48 - 唯識藏_13
P. 348
御大師豈不知有正應得因,故以小乘而傷之也?若云由根性異者,即五性本有,豈唯 令彼熏五性,不唯說大乘令同熏佛種?《維摩經》云:「彼自無瘡,勿傷之等。」調 ,沙應出油,汝宗則壞,違決定義。」 。故四卷《楞伽》第一云:「大慧!若復說無種、有 有」,今問彼言:後發心因,為從種起,為無因生?若本無因,心自然起,非釋迦子 迦世尊所宣,將為小教。如斯兇悖,誰敢與言?然云「畢竟無性,無發心因,後時還 聲聞地〉文非為定證。 迦無法爾種,不知畢竟無性,無發心因,後時還有五乘差別,所有種性皆新薰起,〈 種性持」,何煩妄分初後? 菩提。是故當知,雖不發心,不修行方便,猶得名為種性持。」既云「雖不發心,名
又若不許五乘無始法爾性別,但同一如盡當成佛,五性新熏非本有者,云何世尊 此說全非。何以故?《瑜伽》彌勒菩薩所造,說非定證;《勝鬘》、《善戒》釋 有云:見小乘五性之文,即謂三乘法爾差別,或無涅槃因,畢竟無性,謂阿顛帝 又《地持論》云:「非種性人,無種性故,雖復發心,懃修精進,必不究竟阿耨
能顯中邊慧日論第一
① 種、識三緣合生者,龜應生毛
3
3
3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