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47 - 唯識藏_13
P. 447
皆不發心? 煩惱之名,於是國土佛所,聞《法華經》,具佛道。」如何得說《法華經》一切聖人 度論》釋《大品經》、《法華》兩教,云:「三種人有妙淨土,出於三界,乃至無有 。又《攝論》等,十義說一乘,云為不定性,即通有學及無學聖,皆許回心。又《智 如實義者,皆是不定種性聲聞得小果已,趣大菩提,故名為大,若非回心,不觀淨土 》前說?唯《深密經》於淨土說,說淨土相,列眾歎德皆同《佛地》。《佛地論》釋 華》會後淨居亦發。 知憑何得知?有教即合,明言無證,如何抑判? ,既不證菩薩所行寂滅樂門,明彼不能得意生身而不能知,故為過也。 ,進怯弱眾生,是故隱覆說。」准此,正同《解深密》說三意生身初地已上決定趣寂
又云「《楞伽經》分明說定性寂滅有變易死,教理顯然,豈得執弘前教非後經說 《唯識》論師違經立義,非唯一二者,不爾,如何《解深密經》彼自許在《法華 又云:《唯識》兩師所說皆不應理,故知《法華》會前一切聖人皆不發心,《法 又云:《不空
能顯中邊慧日論第三
羂
索經》及《僧伽經》說淨居天皆發趣大,判作《法華》後教,未
4
3
3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