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09 - 唯識藏_16
P. 209

,則止論而已。豈其理哉?抑不知所以。無記止論者,有正有邪,正則曰令彼離恐怖  實,四句不可得,即所通可知。  與脩者,即人、法也。是等二法皆應作四句問,故曰如是比展轉相。苟能因是反求其  正謂能見。求那,謂依,亦作也。造,謂四大造色。塵及微塵,即泥團、微塵也。脩  。行,謂能顯涅槃之行,按魏譯則「有為之行」。相有能所,正謂所相。見有能所,  悲也已。良由聞慧不具故。謂雖聞而無慧,不能推測句下之義也。  智者不達,答曰此非正問,又曰是佛無記止論。嗚呼!真藥現前,而不能服,其亦可  得,則離句絕非,超情越想,從是而入。如良馬見鞭影,即著正路,不亦快乎!其無  所通,愚者反是,則迷悟於是別矣。言當以離四句相問彼世人,意示所通,若直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而言是佛說無記止論者,即不達者謂異不異等無定一說,則無記也,且問而不答  然四句猶通,故別約五陰等言之,謂色等常、無常,為異不異,亦應云為俱不俱  佛說離四句,意在所通,而不在能通,但遮所非,不言所是,故智者因能通而得
            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通義卷第三
                   ① 「己」,底本作「巳」,今依據前後文意改作「己」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9
   204   205   206   207   208   209   210   211   212   213   2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