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07 - 唯識藏_16
P. 207
積名、句以成文,所謂文即是字,為二所依。而皆言身者,以類積聚為義。 身之功也。形身,謂顯示名、句者,形或曰文,謂文字也,即由文字以顯名、句,亦 差別也。言自性決定究竟者,凡句以詮義差別為自性故,決定究竟,不相混濫,則句 之覺他,無非此理。名身,謂依事立名,即名詮自性也。句身,謂句有義身,即句詮 ,失則執語言而成戲論,得失形而損益 相為因依,為一切言教之通體,具詮顯性離之德。而有得有失,得則由義趣而至菩提
又形身者,以譬顯也。謂如人之形有長短高下,猶依文以知句也。又句身,謂徑 言隨入義、句、形身者,謂隨入義趣之句,非無義之句,於是悟入菩提不遠,以 名、句、形身對聲色之實,是為一實三假。假非實而不立,實非假而不彰,兩者 爾時,世尊欲重宣此義,而說偈言:
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通義卷第三 凡夫愚計著,如象溺深泥。 名身與句身,及形身差別,
① 「益」,底本作「盇」,今依據佛教本改作「益」。
① 見,其可不深明所自乎?
1
9
9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