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26 - 唯識藏_16
P. 226
無形者,則亦在緣也。既無在無不在,則本無實性,無性而生,即因緣之義彰矣。 。若因無生性,雖緣亦不生,故曰大種不生,則不在緣也;如必由眾緣和合成形,非 不專在緣,故曰非彼四大緣。 一為本,他皆名餘。又曰地等四大及造色有四大緣者,示四大不獨造,必兼於緣。而 入履歷,故復名跡。惟其識著妄境,因成幻業,六趣所以相續。餘者,謂六趣中,以 六根,識生其間,亦次第然也,故曰識者,因樂種種跡境界。謂六識樂諸 ,已如前斥。繼言五陰聚集,四大造色生者,即由上四大造色,故有五陰。因陰而有 ,故曰色及虛空俱等,則又兼言空、識二大。 者也。及其既著,則為內外四大,即眾生正報為內,依報為外,俱遍一切,而與空俱 可約四分煩惱言之,頗似有理,故一一皆曰妄想,想也;大
「所以者何」下,徵釋其義。謂性 空者,如前「虛空是色,隨入色種」,外道於此計著邪諦,或計有無,或起分齊 夫言造法,莫不因性而有相,由微
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通義卷第三
等性 津潤
① 而至著,相因想成,末由種起,所以發生萬
、形相
色相 四大
,因也;處及所作方便,緣也
2
1
1
6
6
② 塵境,出
* 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