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01 - 唯識藏_16
P. 301
則是應無智,以於所緣事境不得彼相故,結問云云。又曰為自共相相隱蔽故者,即彼 不異故,智不得者,謂於所攝受性都不覺知有自共相異不異故,云智不得邪。若爾, 故智則不生,是如施設假名耳。 也,故曰所攝受非性等。謂攝所攝則根境是已,言非性則皆不可得,豈有智於其間? 能知之智。不得,猶不見也。果所不見而云智者,但是施設量中假名建立,本無其實 義度其言,即是智不得所緣境相,故曰如世尊說等。謂攀緣事,則所緣之境。智,即 也。夫無知而知,則無不知;知而無知,其相亡也。大慧因前有云不得相是智故,以 不可得故。」 火風、極遠、極近、老小、盲冥諸根不具,智不得者,此亦非智,應是無智,以有事 無智,非是智。世尊!有爾燄故智生,非無
凡致數端為問,意在破妄知,顯真知,故一一挾妄為疑。初云為不覺性自共相異 有知而知,知彼所知者,凡夫妄識之知也;無知而知,知而無知者,般若之真知
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通義卷第四
① 「受」,底本作「愛」,今依據佛教本改作「受」。
2
9
9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