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03 - 唯識藏_16
P. 303
者,知法本虛也。如是而知,知而無知,為事不得;非曰不得,了性本虛,心外無法 隱覆故也。 為隱覆施設建立邪?然亦固嘗隱覆說矣,如後文云云。但宜隱則隱,宜顯則顯,今非 如是隱覆說者,重拂彼難辭。夫如來之說,直說也,顯露說者也。豈有本無其實,徒 不得中道,三智融泯,是為「智慧不得」,又曰「不得相是智」,皆其理也。言我不 前二智,直彰中道第一義智。如是三智,一心中得,得而無得,則不得空,不得假, 約台宗,依準《大論》以明智者,謂無智者,空也;應是智者,假也;非非智者,非 者,故曰無智應是智,即非智之智。而智體復不可得,則又曰非非智。此猶通說。若
「覺自心現量,有無有」下,正顯真智也,謂達境有無,唯自心量也。外性非性 答中,先拂彼難,曰不如是。直據問端只知有智之智,曾不知無智之智是智之至
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通義卷第四 老小諸根冥,而智慧不生,而實有爾燄,是亦說邪智。
② 「礙」,底本作「癡」,今依據麗本《楞伽阿跋多羅寶經》卷三改作「礙」。 ① 「共」,底本作「其」,今依據佛教本改作「共」。
2
9
9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