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37 - 唯識藏_16
P. 337
名號」,始得疊云彼不生者等。不然,則此一句全無生起。 說不生不滅,即不生義,不生而生,則一切法身異名皆從此出,故曰意生法身,如來 。亦非無義,起後正答也。則曰我說意生法身,如來名號者,其文猶略,具應云「我 法者,拂上次領義也。亦不待緣者,謂非待生滅。而言不生不滅,則逆其意以遮之也 ,故復請異名中別有法義。 ,即攝受一切法不可得,則無而已矣,故曰一切法不生故。是直以不生、無性義領之 故曰有無品不現,所以拂彼之見,而教旨、異名兩得之矣。而大慧以謂不現者不生也 兩端申一疑請:為皆無性義邪?抑為異名別有義乎?佛答以不生不滅,則不有不無, 七住菩薩非其境界。大慧!彼不生即如來異名。 ,亦非無義。大慧!我說意生法身,如來名號。彼不生者
答中,亦先拂彼見,言我說如來非無性者,正言異名非謂無性。又曰亦非攝一切 經教言不生不滅者多矣,而所以用義詮旨則有同異,不可不審也。大慧於是以彼 佛告大慧:「我說如來非無性,亦非不生不滅攝一切法,亦不待緣故,不生不滅 大慧白佛言:「唯然受教。」
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通義卷第五
3
2
2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