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5 - 唯識藏_16
P. 355

曰若使諸世間等,謂有能如是觀者,則當處無生,名之為離,亦得三昧,約脩顯也。  發明,故曰慧無所分別。復有餘無生等,指向賢聖所得,亦即生無生,約證顯也。又  體無性,故無有生,如虛空自性者,則正教如之。故知若捨緣生別求無生慧者,無所  顯眾色,非即物是明,彼鉤鎖現若如是者,則離因緣外別有諸性,外道見如之。若當  者,則顯諸法一出於有,有為無所因,反成邪無因論,破壞正教鉤鎖無生之義。如燈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下破外顯正也。若但說鉤鎖,而不言無生,凡愚固所不了。或離鉤鎖別計生性
            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通義卷第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唯說一乘法,是則為大乘。  知其根優劣,為彼說度門。非煩惱根異,而有種種法,  以病差別故,為設種種治。我為彼眾生,破壞諸煩惱,  離數無異法,是則說無性。如醫療眾病,無有若干論,  展轉相生故,當知因緣義。堅濕煖動法,凡愚生妄想,  彼非鉤鎖義,是則不成就。若生無自性,彼為誰鉤鎖?
                   ① 「鑽」,底本作「鎖」,今依據佛教本改作「鑽」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5
   350   351   352   353   354   355   356   357   358   359   36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