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77 - 唯識藏_16
P. 377
,以因顯果也。此三亦可義配三德云云。 ,即向如來種性,四法無間,皆得常住,則非住於虛空,而兼言二乘者,示各有種性 於常寂之理,所謂有佛無佛,性相常然,而唯如來能顯,所以常也;三、無間 心無礙道所得智,以是顯德,一證永常,一也;二、法畢定住故,謂一切諸法畢定住 豈同常德?故二皆有過。 言,而空離四句,不可偏說。若同無生常者,如兔馬等角,亦本無生,無方便等義, 非如虛空等常,謂虛空之常,頑虛無義,非同如來自覺聖智,眾德修顯,縱以空性為 故,故結云云。
大慧!如來所得智是般若所熏,非心、意、意識,彼諸陰、界、入處所熏。大慧 然則果以何義言如來常邪?即以三義故知之。故曰謂無間所得智常等,即金剛後 然性德圓離,雖曰俱非,而果證亦得是常。但常義多途,故復遮二種非義。則曰
楞伽阿跋多羅寶經通義卷第六
① 「無間」,底本作「間無」,今依據前後文意改作「無間」。
3
6
6
7
7
① 住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