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1 - 唯識藏_16
P. 41

教有淺深前後差別,故以末後方為了教,餘如前說。  但有入滅不入滅遲疾差別,如《法華》、《涅槃》、《楞伽》、《密嚴》等說。良由  ,不定種性縱得羅漢,而許迴心,如《深密》等經。或諸二乘定與不定,一切皆迴,  亦有迴心,餘並不迴,如《大般若》及《淨名經》等。或諸二乘定種性者,一切不迴  」等  趣大菩提。由根有利鈍,法有遲疾,如經八萬、六萬乃至十千等,此經「三昧酒所醉  。法中,前經約就此生定入涅槃,必不迴心,故作是說;後經縱入涅槃,後必當起,  切二乘究竟悉皆得大菩提,如《法華》等。今會此二說,亦有二義:一、法;二、教  解云:此是天親菩薩論主良斷,可定百篇也。  一分無般涅槃眾生?但如來說法有二種:一、了義;二、不了義。汝不應執不了義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、約教者,或一切二乘皆不迴心,如小乘說。或諸二乘不定性者,未入見道,  云  云  六、二乘迴心門者,有說定性二乘定不迴心向大菩提,如《深密經》等。有說一  二、就教者,《佛性論》第二卷末云,若一切眾生悉有佛性,何故如來經中說有
              入楞伽心玄義                     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1
   36   37   38   39   40   41   42   43   44   45   4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