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0 - 唯識藏_16
P. 40
非謂究竟無清淨性。四、相想俱絕門,如《諸法無行經》解佛種性,皆離名離相,離 無佛性耶?《佛性》、《寶性》二論自釋為一闡提謗法罪重,依無量時,故作是說, 非有心,有心無非有性,以心必有性,性必為因,背凡成聖。若爾,何故前教定說有 遍眾生。三、約理遍情門,如此經及《涅槃》等,凡諸有心,皆有佛性,是故眾生無 。二、隨事虧盈門,如《瑜伽》等中但就法爾種子有為無漏,為菩提性,是故不說普 性,融通隱顯,有其四義:一、就執非有門,如小乘中隨於法執,總不說有大菩提性 《楞伽》等。如此二說,今並和會,然有二義:一、就法;二、就教。法中,於一佛 餘定無佛性等,如《瑜伽》等說。有說一切眾生悉有佛性,唯除草木,如《涅槃》、 本識功能,準釋可知。 ,隨境界風,
五、佛性遍通門者,有說一切眾生中有一分無佛性者,如五性中一分半有佛性,
入楞伽心玄義
3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