細。非二乘道所能破,故名難破。故名得功能。此即第四、明得定,如識不亂。 名得因。 得最上上品,名成。數數觀察,名修習。此明二種因:一、不失因;二、圓滿因。故
釋曰:有四義故,以金剛譬三摩提。一、能破煩惱山;二、能引無餘功德;三、 論曰:金剛譬三摩提, 釋曰:此明得功能。由前二義故,能破智障。此煩惱與二乘無流道俱起,故名微 論曰:能破微細難破障故, 釋曰:此明得伴類。從初地乃至十地,聚集福德、智慧行為資糧,故名得伴類。 論曰:於一切地善集資糧, 釋曰:此明得因。五修及五修所得五果,如因果修差別中說。得無退失,名熟。 論曰:五相修成熟修習,
攝大乘論釋卷第十三
5
3
3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