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50 - 唯識藏_20
P. 150
,故除無為。二、「他性為因」者,即果俱有,同念生;「與後念自性為因」者,即 。或先未有今有,名可愛、不可愛;先有今逢潤,名增長因。 亦有可愛及增長;「可愛、不可愛」是有支因;「增長」者,名言因,由有支增長故 果遠故,名久遠因緣。 ,望後生支,亦成無間滅。未潤已前,名久遠。由隔潤位,其果方生,能所引等,望 。被潤已去,種子得果,名無間因,俱時無間,非前後無間。或被潤已,轉成有支等 眼識」等,略不論餘,義顯方便攝三緣盡。其能生因雖因緣性,隱而難故,開之為二 二。 名能生因,餘方便攝。」彼亦兩說,恐繁且止。故此二因攝法周備,後之三因重顯此 偏說,非唯因緣;餘多疏助,故作偏說。然〈菩薩地〉說:「牽引、生起,此二種子 皆方便因,疏助起故。二云
七相中,即是種子六義:一、「無常是因」者,即剎那滅,有取與故。此辨因緣 第二復次中,「流轉」即生死因,此有可愛、不可愛及增長;「還滅」謂出世, 俱有一種,顯前方便雖攝三緣,所緣、增上二皆俱有。論據增上,且言「如眼於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二
1
3
3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