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52 - 唯識藏_20
P. 152
名憂,或隨他宗意,慼受名憂,不相違也。 。此文為證,如文可知。不說捨者,一切心所定與俱故。意逼迫受,實是苦根,似憂 但言尋伺意識者,勝多相續故。與憂相應,不遮苦俱,亦無過失。二云、五識無尋伺 識有尋伺,意戚 廣如彼。 故,即尋伺體亦通無漏。此分別言,非五法中之分別也。以狹問寬故,順前句答,亦 ,五法之中第三分別也,故尋伺體不通無漏也;二云、分別通無漏,後得智俱有分別 ,欲五由二生,有生不由引;欲業由二引,有起不由生。
問:喜樂寂動,及初定得俱生;憂苦動寂殊,地獄得俱起。 尋伺流轉中,「那落迦尋伺,引發於苦,與憂相應」,《唯識》二說:一云、五 尋伺決擇中,「諸尋伺必是分別」,《唯識》第七亦有兩師:一云、分別唯有漏 尋伺差別中,《唯識》第七有二師義,一依《對法》,一依此文,廣如彼說。 答:此難不齊,欲身語必麤,起必由二引;欲五識通細,有起不由生。或齊無失 問:尋伺引欲五有,五非二引;尋伺引欲身語業,亦有欲業非二引。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二
① 受名憂。此言引發苦者,意俱尋伺能引發苦。不說五識無尋伺俱,
1
4
4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