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45 - 唯識藏_20
P. 145

疏緣攝受,皆除種子。  真見依處以無漏見為性,除引自種,於相應法能助,於後無漏能引,於無為能證,故  有漏、無漏故。《唯識》云:「具攝受六,辨無漏法。」此唯說有漏,辨有漏法故。  即除因緣,所餘疏助作具作用;士用依,以除因緣外,親作現緣作者作用。此五皆通  種,乘前以說故。亦應如《唯識》。  依雜染種說之,淨不淨業引內外果故,不依無記、清淨因說。《唯識》寬通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隨順依處以三性有為有漏、無漏若現若種,自界、他界、同品、勝品、有為、無  攝受因中,無間滅、境界依處即是二緣;根,則六根;作  有潤種依,體同習氣,但成熟位與前不同。此亦唯說染,染中唯說業,不說名言  習氣依處以有漏無漏內外所有實種、假種未成熟位而為自性,去果遠故。此文唯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二
                   ② 「作」,底本作「依」,今依據卍續本《瑜伽論記》卷二之上改作「作」。  ① 「以」,底本作「此」,今依據卍續本改作「以」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 用依,謂作具作業,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3
   140   141   142   143   144   145   146   147   148   149   15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