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52 - 唯識藏_20
P. 252
後罪。或轉後果於現身受,後更不受,如鴦掘摩羅等,亦名現法罪。指同如前,能為 他害,當來未必受,未成重業故。又如在異生先行殺等,被他現害,後得入聖,不受 三牟尼,三清淨應知,即諸三妙行。」 中所有三業皆名牟尼業。觀對異故,亦不相違。《俱舍論》云:「無學身語業,即意 名三淨業,不對異生,以辨差別。今此對凡聖內外道異故,清淨業唯在異生,聖者身 語二業及心為三淨業體。心者意業,與此不同。彼說聖者身牟尼業唯取無漏,有漏業 。牟尼者,寂默義,此名寂靜,證寂靜理故。若依下聞慧地中,一切聖者身中所有身 穢業;二、不定起濁業;三、正定起淨業。一切聖者所有有漏、無漏勝業,名牟尼業 小乘說曲、穢、濁業,依諂、瞋、貪生。 起。 「邊見、邪見、薩迦耶見,如其
第九、業過患中,「生現法罪,謂如能為自害」者,起殺加行,殺業未成,現被 於此義中,束為三類:一、外道所起三業名曲。內法異生復有三聚:一、邪定起 如是三業隨彼煩惱內外道起,義別說之,非各定體。義雖有異,亦不相違。不同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四
2
4
4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