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47 - 唯識藏_20
P. 247
白白業應唯色界善,理既不爾,故如前說。 「惡色欲界善,能盡彼無漏,應知如次第,名黑白俱非。」若說此論隨順彼宗者,其 ,故不相違。又六十六及《對法》依真實門,此中據隨轉理門。《俱舍》第十六云: 發身語惡。此黑白業通善惡性。 意樂故黑,方便故白,即矯誑心相修諸善;或有業,意樂故白,方便故黑,即訓弟子 謂欲界雜業。非一剎那業通善惡,然依意樂及由方便合說一業,名為雜業。謂有業, 欲界福業果定為非福雜故,名黑白黑白。自有非福果不為福雜故,不名白黑白黑業。 樂故;白白因,不染汙故,果可愛樂故;黑白黑白因,惡雜善故,果惡果所雜故。」
「非黑非白無異熟業能盡諸業」等者,不染汙故,名非黑;非有漏善故,名非白 此論依福、非福、不動三業以明黑黑等業,彼論依純、雜、善、惡以明黑黑等業 《對法》第八及六十六說黑黑業同此。彼白白業者,謂三界善業。黑白黑白業,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四
② 「九」,底本作「三」,今依據麗本《瑜伽師地論》卷五十九改作「九」。 ① 「無」,底本作「不」,今依據麗本《瑜伽師地論》卷九改作「無」。
2
3
3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