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17 - 唯識藏_20
P. 317
是不繫攝。今依身心俱有四樂:喜樂 散故」,住能引樂,名為樂住。由此〈菩薩地〉言有漏樂者,三界所繫;無漏樂者, 身心皆名為樂。「身心樂」者,所怡悅樂。「樂住」者,六十三說「繫心於內,不流 心,能攝心故;或所依名心,定能攝心,心之增上,名增上心。 差別涅槃;五、出諸受事。文分為四,第三、第四合分別故。「增上心」者,定體名 根,捨麤重故。「恩」謂恩德,即此諸支於修定者皆有恩故。六十三中有多復次。 得境;二、除麤重障。第三、四定以領所得即除麤重,更無別體,具二能故,適悅諸
「領受喜樂」者,謂喜樂受。「安樂」者,輕安樂。「捨樂」者,捨受樂。順悅 現法樂住中,初解樂,次解現法,後解無色不名所由。 第五、解安立別名中有五名:一、增上心;二、現法樂住;三、彼分涅槃;四、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五
③ 底本無「身心樂」,今依據磧砂本補上。 ② 「樂」字下,底本有「喜樂」,今依據磧砂本刪去。 ① 「除各五」,底本作「各五除」,今依據前後文意改作「除各五」。
② 、安樂、捨樂、身心樂
③ ,故四靜慮得樂住名
3
0
0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