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8 - 唯識藏_20
P. 358

通相行:是謂差別。  先後次第妨難。初之一門安立諦行,其第二門非安立行;初之一門別相行,次之一門  已釋。  轉變神通」者,轉換舊形,而作異相。又勝解通,意解思惟;轉變神通,能成實事。  ,即餘文是。先依世俗智起勝知見已,次依如理智,是入遍處、解脫。  二、後成滿門,即餘文是。三云:一、依如量智修門,即此文是;二、依如理智修門  處所緣遍故,能令解脫清淨,應知。」二云:真實理中︰一、初修行門,即此文是;  「勝處、遍處是諸解脫能清淨道。」《顯揚》第四說:「由諸勝處勝所緣故,由諸遍  法次第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三三摩地中,文分為三:初別明三摩地行境別相,次明三摩地行別境同相,後釋  前釋經宗要中有三,下第二、解等持。別列有十一,下解十門,闕第十一,如前  「勝解神通」者,隨所意解,皆能稱遂,遠作近解,屈申臂頃,至色究竟等。「  此諸次第略有三義:一、隨轉理門,即此門是。二、依真實理門,六十二  第四、總料簡中有三:初釋解脫、勝處、遍處次第,次解遍處作用,後以喻顯三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五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說:
   353   354   355   356   357   358   359   360   361   362   36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