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7 - 唯識藏_20
P. 357

。所餘門義,如解脫應知。六十二說:「修十遍處,能為五事。」如彼廣說。  。遍處用勝者,此下文說引生神通等故;勝處劣者,唯勝伏所緣,不能引生廣功德故  有色諸遍處定,色界後邊」,故從第三解脫所出。理同《俱舍》,乃先通途。  變神通。二通雖依四地而有,不可隨應從初二  脫。今者初八以慧,後二四蘊為自性。初八遍處善清淨故,能引真聖勝解  色處、觸處、四蘊及真如為所緣。  故,能依亦得成遍滿名。」又空、識,相及真如為所緣,不但唯以有為為境,今即以  用大種及真如相為所緣。若不爾者,所依不遍,能依亦應不成遍滿。由真如境極遍滿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答:勝伏所緣,方生遍果,果法勝故,加因六種;勝處唯依伏殊勝境,不說所餘  第六、問答分別者,勝處引生,遍處方起,何故勝處無後二、初四?  第五、出體性者,《俱舍》云,初八遍處唯從第三解脫所出,後二遍處即彼二解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五
                   ② 「二」,底本作「三」,今依據中華本《瑜伽師地論記》卷十五改作「二」。  ① 「勝解」,底本作「解脫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勝解」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 解脫,勝滿唯第三,故此論云「如是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神通及轉
   352   353   354   355   356   357   358   359   360   361   36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