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00 - 唯識藏_20
P. 400

無貪、無瞋、正念、正定。  ,亦名「遮止答」。  明,唯說四句。體有寬  ,自有寬體非是狹故。「或於所問,應二句答,應三句答,應四句答」,此中從寬以  二法展轉相問,依止後法  取二法更互相問,依止前法,以答所問」,以狹問寬,順前句故。「順後句者,謂即  此法,更以第二法與餘法互相問,如是一一,一切當知。」「順前句者,謂諸法中隨

              「五相應」,亦如《對法》第五、〈決擇〉五十四說。  「十六種攝」,如〈決擇分〉五十四及《對法》第五中說。  「三種繫屬」:初根互相屬,次識、根互相屬,後根、境互相屬。  「四行跡法」,謂苦速通等。二文不同,至下當釋。「四法跡」,謂三學跡,即  其二十八對二門、五對三門等,皆如〈決擇分〉六十五、六、七、八等說。  「云何思擇?一行」者,《對法》第十五云:「謂以一法與餘法一一互相問,除  假設施中,初於法假立有情,後依圓成能取、所取相上假立諸法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六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 狹,或不同故,寬狹義同,應述可答。不如理名「無事答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,以答所問」,以寬問狹,順後句故。一切狹體必即寬故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
   395   396   397   398   399   400   401   402   403   404   4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