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97 - 唯識藏_20
P. 397
句;以寬攝狹,名在其中。「無量境界」,在十方處所,三世時分故,皆言無量。 有九門,第四嗢柁南有十門。 明之,出生諸經,別所詮義,故名本母。即舊所云修多羅、毗尼、摩得勒 佛教所詮事,名佛教所應知處相。第三以理攝教,第四以教顯理。 之義能攝聖教。四、「由佛教所應知處相」者,謂從二數佛教所詮事,增益乃至十種 ,隨其想解,號為能詮,故說名等稱之為想。三、「攝聖教義相」者,謂諸聖教所詮 由名、句、文皆以想生,故名稱想。又西域呼名,多呼為想。又名等無體,隨聲假立 差別故。又是諸所詮義所依之體事,故立事名。二、「想差別施設」者,謂能詮名,
「句謂六內處」等者,詮法自性,名名;詮法差別,稱句。今詮法差別,是故名 想差別中,有四嗢柁南。初嗢柁南有十二門,第二嗢柁南有十四門,第三嗢柁南 「素怛攬」云契經。「毗奈耶」云調伏。「摩怛履迦」云本母。集諸經義,論議 四門者:一、「事施設」者,謂三藏稱事施設建立。事謂事義,謂經、律、論義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六
① 「勒」,底本作「勤」,今依據卍續本《瑜伽論記》卷五之上改作「勒」。
3
8
8
5
5
① 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