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05 - 唯識藏_20
P. 405
見有對色,謂五根、餘四塵色,論云「於自處所障礙餘色」等下是。總結上二色,言 盡:一、有見有對,謂顯、形、表是。此中,表名「作用」者,作表示用故。二、無 生無明,名為後際。 出體。 今合以聲、名、句、文為體。苦樂二種,體即是受,如《佛地論》,雖辨其相,而不 利體亦十八界。稱、譽、毀、譏,《婆須密論》體皆是聲,薩婆多師說名、句、文, 俱舍論》,說衰無別體,失物名衰故。今依能失者以辨衰體,以十八界為性。翻此, 十八界、十二處、五蘊為體;依非情,六界、六處為體,五塵及四相故。依經部師《 聲,疏不成質故;若於非情,以四界、四處、一蘊為體,如前除聲。依《鞞婆沙》, 故;於親友品生害尋思,但損惱故。
「又有三相,能攝一切色法自相」等者,此有二釋:一云、此三種色總攝一切色 三種無明中皆言「前際」者,發業無明,名為前際;而觸、受俱能起愛、取,潤 「煩惱趣」者,能趣果故,即是三求,欲、有、邪梵行求之所因起。 《婆須密論》第二卷利、衰二種,若依有情,以十七界、十一處、五蘊為性,除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六
3
9
9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