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08 - 唯識藏_20
P. 408
後三分通能知自故,然未必作道四行,亦未必通餘人。 ,不知彼能知智,謂自心不自見故;無漏他心智能知有漏無漏心,亦知能知智。佛智 法」,謂修習斷。「及能增長」,謂防護斷。 諸不善法」者,是律儀斷。「及斷彼繫」者,謂斷斷,未生惡法名彼繫故。「能得善 惱雜染俱心,故立四縛。 念住。所依內身縛能依心,能緣俱受五分位別常與心俱,所了境界縛能了心,及諸煩 心。即由如前 身便縛心;由心俱受,深領所緣,便縛俱心;由心了別色等為境界,所了別境乃拘於
「通有漏無漏他心差別智」者,有漏他心智不知無漏心,亦不知彼能緣自證分等 捨無量唯言除欲貪者,同《大智度論》,如第十二卷會。 「四種想為先戲論縛」者,依七有想,故除有頂。 「又有四種心定心住」者,簡別散地,名心定;內住一境,名心住。 「又有四種欲勤為先」乃至「能得善法,及能增長」者,即四正斷。「斷 「四種縛」者,拘礙其心,故名為縛。非必要是煩惱縛性,由心依執身為自體,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六
① 身等三法相應煩惱俱染惱心,故名為縛。觀四為境,深生厭患,立四
3
9
9
6
6
② 現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