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19 - 唯識藏_20
P. 419
支故,令心內定,心正一緣。 初趣入因緣;正語、業、命,名安住因緣;正精進、念,名攝受因緣。由此三因七道 ,不能進修,於勝定中諸梗澀性。此說別行,若染心俱,一切皆是。 二受斷故,建立不動及想受滅」,即顯定障異熟生受及俱無明等以為自性,領受下劣 雖二心有而無記性,欲界八心中異熟生所攝。 說無明有二,謂不善及無記。《瑜伽論》等不說無明有善性故。定障無明是所知障, 明,為無漏定障體;諸散非善心俱無明,為有漏定障體。護法等釋不然。《瑜伽》等 三性心中並有法執,於中有說世親菩薩《緣起論》說無明通三性,故有漏三性心俱無
「又有七種涅槃所對除法」等者,於初衰損有一對治,體謂貪欲;第二衰損有二 「七魔品力」,隨其次第,翻七聖財。 「七聖財所生之樂」者,謂信、戒、慚、愧、聞、捨、慧如次配之。 「又三因緣七種行故」等者,趣入、安住、攝受,名三因緣。正見、正思惟,名 二十七賢聖中,此七為初總果,餘二十種依別建立依,唯說此七。 《對法》第二說「有二種應斷法,謂諸煩惱及此所依受。煩惱斷故,建立擇滅;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六
4
0
0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