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55 - 唯識藏_20
P. 455
號,如後頌釋。 第十四「諸行無常」下四十四頌半,名論議。此中,或以頌初所明,或以宗義而為名 ,復名貪;第十一有五頌,名作;第十二有五頌,名劬勞;第十三有三頌,名得義; ,名類;第七有二頌,名舉;第八有三頌,名池;第九有五頌,復名流;第十有四頌 ,名說;第三有五頌,名貪;第四有三頌,名流;第五有三頌半,名怖;第六有三頌 卷末,總以一頌結上所明。成十四段,此卷中合有五段。初一頌,名惡;第二有四頌 方便者,正方修也。
釋第二應 第三大段釋體義伽他中,文分為三:初結前生後;次前舉九十一頌釋;後第十九 「危逸所依地」者,人天之身,名所依地;由欲失財,故名危逸。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七
③ 「應」,底本作「廣」,今依據卍續本《瑜伽論記》卷五之下改作「應」。 ② 增:即「憎」字。 ① 「加」,底本作「如」,今依據麗本《瑜伽師地論》卷十七改作「加」。
③ 說中有四番釋,第三番中略不解第三頌。
4
4
4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