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52 - 唯識藏_20
P. 452
半為一,次三頌半為一。若依後義科,下二十八頌分二:初十五頌明增上戒,後有十 一,次兩頌為一,次有十頌各為一,次兩頌為一,次兩頌為一,次兩頌為一,次兩頌 屬。 」者,非太浮。「遠離失念故」,住正念。「究竟時」,謂根本。「方便時」,謂眷 造惡業故。「羯恥那」者,謂典獄之類。「遠離劣惡作」者,非太沈。「離非處惡作 者,西域有人,專行唱令,凡有罪者,皆彼人將往巡歷,處處唱告,如唱屠羊等,多 三學已滿,超彼一切。 第二、定學不離戒學修方便成。「上不離二」者,第三、慧學學必具初二。若阿羅漢 總修三學名雜。
若依初文,此卷釋前二十八頌,為十九段:初一頌為一,次兩頌為一,次一頌為 第十七卷 「此後顯示受持戒相」者,下二十一頌明戒學清淨相。「唱令家者,謂屠羊等」 「初一不共」者,初、戒學可修唯有一,不假定慧亦得成故。「中不離初」者,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七
4
4
4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