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66 - 唯識藏_20
P. 466
於增上四聖諦等」下,釋第四句。略義,「先聞正法,如理思惟」,是初句;「法隨 。諸不善果,名「惡」;外道無利諸邪苦行,名「無義因」:能遠捨故。第三、「若 第四句。 脫處清淨諸天眾同分中」,無漏名清淨,聖自在名天。此釋第三句。後得生天果,釋 此釋初句。「彼既成就」下,釋下三句。初名譽果,即第二句也。次解脫果。「證解 ,慚也;「受持戒」者,戒也;「得衣服」等者,施也;「所有正法」等者,法也。 。其愛語,四十三說「愛語有三,謂慰喻、慶悅及勝益語」,廣如彼說。 ,或隨所應,通後三句。然此舉世間愛語、諦語,返顯出世二語,以頌初標皆聖語故 別。說體名善言,說義名善論,善言、善論皆有善說三相。善說三相,或別配後三句
第三頌中分三:初、釋初句。次、「諸惡行所,應速遠離」下,釋第二、第三句 第二頌中,由行信等五種善事,得三種果。「獲正信」者,信也;「恥居家」者 四語之中,初語總標,後三別釋。「善說、善言、善論」者,善說是總,後二是 釋第十四論議中,有二十七段,上已釋五段,此卷二十二段。 第十九卷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七
4
5
5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