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69 - 唯識藏_20
P. 469
種擾亂」者,第一即初二句,第二、第三即第三句,第四即第四句。 ,不生愛味,無所依止也;第三段「由如是正方便故」下,釋第四句。略義中,「四 應善法二種心城」者:一、善說法;二、毗奈耶。 以重緣貪能潤生故。 ,離縛所緣,無有染汙;於無染心故,離縛相應。二縛離故,當苦不生,亦名無染, 應之心,即所不染相應之心自性淨故,名無染汙心。此中意說,於所染心不隨功用故 ,令不流散,為遮止染,修第六意暴流之對治作意故。此能染心現在亦無能染汙於相
第九段一頌釋中有四:初、釋初句;第二、「又佛示現內寂靜樂」下,釋第二、 釋第八一頌中分三:初、釋初二句;第二、「彼於此定正安住時」下,釋第三句 第七段,「城」者,內以攝持,外有捍御,內攝四法,外御信解,故喻城。「相 第四、「若有於彼隨作功用」下,釋第四句。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七
② 「說」,底本作「後」,今依據中華本《瑜伽師地論記》卷二十一改作「說」。 ① 「脫」,底本作「說」,今依據卍續本《瑜伽論記》卷五之下改作「脫」。
4
5
5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