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73 - 唯識藏_20
P. 473
「靜慮」也。由審慮道理獲得毗鉢舍那,成其所作,故前說靜慮,後說慧作。 「解脫喜樂」,謂無為;「無染喜樂」,謂有為。略義中,「毗鉢舍那所作」,即頌 靜慮;三、常委;四、念受無染喜樂。「憚」,謂懼憚怯怖;「無憚」者,無此也。 所得勝利」,謂第四句。 句。略中,「左道」者,乖正道理,謂上兩句;「不隨左道之心」者,謂第三句;「 。第三、「諸聖弟子於如是」下,釋第三句。第四、「彼由如是正定」以下,釋第四 」下,釋「輕躁」,輕舉躁急,性數易故。第二、「雖強安處內寂止」下,釋第二句 與他共」者,是第四句。
一、無工巧活,謂無四事:一、不憍邪活命;二、不恃有勢家;三、不規名族; 第十八一頌中,初兩句是所成就五支,後兩句是所斷五支。 第十七一頌釋中,初句是總所因,後三句是所得四功德。一、能喰遠離味;二、 第十六段一頌釋中,初、釋初句。「難可調伏」已上,釋「難調」;「雖強安處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七
① 「誚」,底本作「稍」,今依據卍續本《瑜伽論記》卷五之下改作「誚」。
4
6
6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