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76 - 唯識藏_20
P. 476
,後隨別釋。「波羅延」者,經名。「阿氏多」者,即無能勝。彌勒,字也。 來義,即寐於窟。「由不放逸故清淨」,即聰慧者了知彼心,住陸地等,次下半頌。 ,染汙之體不成實故。此解無身,然闕獨行。「於未來世,有放逸故」,於後生有往 。此亦解遠行。「於現在世,性是剎那」,貪瞋等轉易,不畢竟轉故。「自性清淨」 知,從增說現。 寐於窟者,說未來識。即三世四義識名為四相,非去來世而無獨行及無身義。現用可 識三世別識以釋頌文,理不相違。遠行者,說過去識;獨行、無身二義,說現在識; 寐於窟。五十七說:「依止色故,名寐於窟。」彼說有色界識非未來識,此說通三界 釋此文者,若未來世居識住之識在現在世本識之中而有隨眠,可於後生有往來義,名 ,緣歷境義,名「寐於窟」
第二十段有十頌中,有五問答,二頌為一,皆初問後答。釋中有二:初總指經頌 略義中,「長時染汙」者,即前際叵知。「無作者性」,心自體展轉及因展轉義 此未來世隨經部師理門義說,有心隨眠居四識住,可於後世從隨眠起,有往有來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七
4
6
6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