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78 - 唯識藏_20
P. 478
,釋第四頌;第五、「又於事欲」下,釋第五頌;第六、「若於諸欲」下,釋第六頌。 希求」下,釋第二頌;第三、「又復毒蛇」下,釋第三頌;第四、「又諸欲自性」下 「修習如先」下,釋第四句。 ,別釋二結 ,有兩番釋:初說下上分結合名無染汙,心無染即心無濁;後「又於諸欲不耽著」下 種是應更作不放逸事,通是一切有學所作故。「有學異類,若諸有學」下,釋第二句 了」,謂諸有學。 類差別;後「諸阿羅漢斯已顯了」下,總釋頌意。「已顯了」者,謂阿羅漢;「應顯 。釋伏 二句;「若出世間正見所攝」下,釋第四句;「於此流漏,若伏若永」下,釋第三句
第二十一段六頌釋中分六:「如是總名諸欲愛味」已上,釋初頌;第二、「又彼 釋第五答中有四,乃至「委悉所作」釋初句。一、常所作,二、委悉作,此之二 釋第四答中,亦總釋頌意。 釋第三答中有二:初「又惡說法者及在家者」下,汎釋染淨二品不顯了、顯了二
瑜伽師地論略纂卷第七
① 義,次頌隨文便,前後不同。
② ,配無染及無濁義。第三、「又於一切有苦法」下,釋第三句。第四、
4
6
6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