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85 - 唯識藏_22
P. 185

亦通無漏。此分別言,必非五法中之分別也。  三分別也,故尋伺體不通無漏也;二云、分別通無漏,後得智俱有分別故,即尋伺體  還是尋伺為體。  瑜伽》所說任運分別是五識同緣意識,不同《對法》是其五識是三分別中自性分別,  識,故七分別相應思慧並是尋伺差別。奘法師前判自性分別是五識同緣意識,後判《  種,如前分別說,即知前第二卷說七種分別皆在意地。七中任運分別即取五識同緣意  此文為證,但言緣名等義,不說緣色等故。  為性。「緣名身等義為境」者,《唯識》二說:一云、五識亦俱;二云、唯意識俱。  應逆次屬當。若不推度是思,推度是慧,是則尋伺不推度時但思為性,若推度時俱慧  若慧、若推度、若不推度,如其次第。」三藏云:依《瑜伽》為正,會彼《對

                    「那落迦尋伺,引發於苦,與憂相應」者,唯識二說:一云、五識有尋伺,意戚  「諸尋伺必是分別」者,《唯識》第七有兩師:一云、分別唯有漏,五法之中第  「尋伺差別者,有七種差別」等者,文備釋云:若依此中文說,尋伺差別者有七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記卷第








              六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1
   180   181   182   183   184   185   186   187   188   189   1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