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2 - 唯識藏_22
P. 352
,非五支全是集諦。《成唯識》云:「皆苦諦攝,取蘊性故。五亦集諦攝,業、煩惱 緣起」、「緣生」者,若《對法》云,因名緣起,果名緣生。 無為;次唯釋「緣」字,顯緣不差;後唯釋「起」字,簡不生法。廣如《正理》。「 合,以正集故;梵云嗢,此義譯起,以緣新起故。於三義中,初總釋「緣起」,以簡 支後分,故名雜相。亦可老死潤生,俱有識等五支,名有雜相。 身現在起時,增微有異,離為五支,故言別顯苦相故。 所引,二、為愛、取、有三生因所生,故言「及顯引生差別故」。此生、老死於次生
第六、四諦攝中,此說七支皆苦諦已,說餘五支唯集諦攝 「問:幾支苦諦攝」至「所餘支」。 第五、重釋經中緣起名義。梵云鉢剌底,此云應行,以不住故;梵云參,此云和 「復次,於緣起中」至「說名緣生」。 須知此宗現在識等五支,與未來二支有雜相者,生支具攝識等五支,老死但攝受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一
① ,欲顯二諦體差別故
3
3
3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