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3 - 唯識藏_22
P. 353
緣,別論善惡。惡有三緣,善無俱緣,故此論文言總意別。 與無明俱,亦用無明為俱有緣。二云、善不善業與無明俱故。此文總將無明望行為三 有緣剎那等起,非正發業,故此不說。如是等義,思準應知。 初二思,後方起行,故成久遠滅緣,建立當果。此說二行差別發果。亦得與善行為俱 見等相應無知為無間緣,親引諸行。若諸善行,由無明引,為久遠緣。由迷彼果,起 見、恣情放逸相應無知,此緣見起,非親緣行故,與惡身語行為無間緣,或由身、邊 ,基師釋:不善意行,名隨順行。無明俱時為剎那等起,故名「俱有覆障」。由五惡 性故。」逼迫是苦義,一切皆是苦。招異熟故,是集義故,五亦集諦。
此中西方兩釋:一云、二乘無漏亦與無明俱,況有漏善。若依此義,福等善業得 第七、諸支相望為三緣中,有十六番問答。「謂由無知,於隨順諸行法中」等者 「問:無明與行」至「為緣亦爾」。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一
① 「攝」,底本作「訖」,今依據後文改作「攝」。
3
3
3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