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65 - 唯識藏_22
P. 365
;「十二全分,行苦所攝,諸有漏法皆行苦故。依捨受說,十一少分,除老死支」, 故言一分;「十二少分,苦苦所攝,一切支中有苦受故」,依苦受立苦苦,故言一分 樂立壞,故不說之」,此中謂非受俱行支,其一分者,謂與樂受俱者是,依樂立壞, 位俱,如有支等。種與種俱,皆如理思。「俱」,謂俱有。 中多分無樂及客捨故。十一苦俱,非受俱故。」老死多苦,故說十一,其種子體依當 遠作引因,生當來世生及老死,名生後果。 所引發種,生未來自體,名生後果。或前後剎那,自類相生,名生初果;在種未潤, 生五趣自體果。唯受一支能生二果,謂現受種既被潤已,能生現行受,名生前果;行
二十四、三苦門中,《唯識》云「十一少分,壞苦所攝,老死位中多無樂受,依 「復次,幾支壞苦」至「行支一分」。 二十三、二受俱行中,《唯識》云:「十樂、捨俱,受不與受共相應故,老死位 「復次,幾支」至「所除中一」。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二
3
5
5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