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67 - 唯識藏_22
P. 367

皆非學。故前第九卷:「學業者,謂若異生,若非異生學相續中所有善業。」《對法  明、行、愛、取二性,有一業七果,故言一分。  ,而有分有全。」欲界有二性,無明、行、愛、取三性,有一業七果。上唯一性,無  故名通二。此實無記依五當生,故無過失。  無記。《唯識》云「行唯善、惡;有通善、惡、無覆無記;七分位中亦起善、染」,  。前第四門,說四雜染;今言「三」者,此實前假,義別故。其不染中,通善及無覆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十九、三學行。「一切皆唯非學非無學」等者,此以入聖後方成學,諸異生位  「問:幾支是學」至「緣故,非支」。  二十八、三界繫中,「欲界一切,上界一分」等者,《唯識》云:「雖皆通三界  「問:幾支欲界」至「無色界繫亦爾」。  二十七、染不染。《唯識》云「無明、愛、取唯通不善、有覆無記」,即此三染  「問:幾支染汙」至「二種應知」。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二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3
   362   363   364   365   366   367   368   369   370   371   37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