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72 - 唯識藏_22
P. 372
者,「無」之言非故。 相違也。又此空義離作、受我體,無我義法體非我相,亦與彼同。此言「無有我相」 離實我性名空,謂於苦諦非我相性名無我。」《對法》第六說亦同經,所望有差,不 間斷等故。 運動相現,非如正量部等一期生滅。 、有功能生,非是無因。五、剎那剎那新新生起,非如數論轉變有果。六、然似停住 有實作用,令果法轉。今無能作,亦無業用,果雖後生,而無實運轉,故雙非之。四 如勝論我能造作,以德句中法及非法并業句義助有實用,令果法運轉;亦非如薩婆多 自種,非梵王等作故。三、雖種及緣生,而種及緣於此生事無作無用,亦無運轉。非
依《對法論》有五甚深,謂因甚深等,與此不同。《緣起》下卷說十五種甚深, 依勝義諦,緣起自性不可言說,今說緣起,故成第十。 依無我義者,離我體相,空離我用,是二差別。《緣起經》下卷說:「謂於苦諦 依空義者,因性離於勝論我作者,果性離於數論我受諸苦者,然似不離。 依苦義者,諸有漏法性恆行苦,一味無異相,似有苦有樂等時,實無其樂,無苦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二
3
5
5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