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97 - 唯識藏_22
P. 397
非彼喜、樂諸受得有麤重隨眠。斷雜彼煩惱故名斷,彼煩惱品諸受種子名為隨眠。 故,名滅現行。何者?住無相定必有緣相捨故。今捨現起纏種名隨眠者,假名說故, 煩惱品麤重說名隨眠。 諸受種子不名隨眠,故云「非彼諸受得有隨眠」。而緣捨受煩惱斷故,說捨受斷,彼 中,滅其惑種名滅隨眠,非滅現受名滅捨根,以無相定中必有受故。以受非煩惱性, 煩惱雜,或為煩惱緣縛,並是捨根體上麤重,今說能縛捨根惑種名為隨眠。於無相定 ,此別應無。 故:初定尋、伺不寂靜,麤重不斷滅;二定中寂靜,麤重方斷滅。若初定中苦根已斷 ,二定無別,現法樂住應無差別,經說靜慮由受差別,住成差別故。又此斷受有差別 此意說言:初定滅憂,二定滅苦,由此雖有現法樂住,遂成差別。若初定
泰云:無學之人空觀之時,取相捨根種子永滅;隨眠剛獷名為麤重,麤重無餘斷 「又無相者」等,景云:無學人無漏定心緣真如境,名無相。以煩惱相應捨根為 「若初靜慮已斷苦根,是則行者入初靜慮及第二時,受所作住差別應無」等者,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三
3
8
8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