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67 - 唯識藏_22
P. 467
緣樂生,無瞋緣有情起,故修慈者言斷貪瞋。 慳樂不與,說名貪欲,緣自樂生。斷眾生命,說名為瞋;今不斷命,說名無瞋。無貪 論》說:「前三種無瞋為體。」與此皆同,俱性無瞋故。《涅槃》又言慈斷貪欲者, 害,喜以不嫉。」《涅槃》亦言:「慈除奪命瞋,悲除鞭撻瞋,喜除不樂。」《大智 、瞋、貪惑增上意樂,普緣十方,是名為捨。」《顯揚論》說:「慈以無瞋,悲以不 起貪欲。於三有情,勸捨三種,起此不染汙作意。 苦已,今欲令彼不生瞋恚;有樂有情,多生貪欲,先不生嫉,樂其不離,為欲令彼不 ,今欲令彼不樂思量、樂慕、迷醉生死苦集,捨其癡故;有苦有情,多生瞋恚,先拔 前三有情為境。無苦無樂有情,癡增上故,多樂思慕生死苦集,迷於境界,先與樂已 三,如次配
四十四說:「菩薩即於無苦無樂、有苦、有樂三種有情,隨其次第,發起遠離癡 「總於此三,欲與樂等,為欲令彼不樂思慕不染汙作意」等者,此釋捨行相即以 於三有情中,別起為初三,總緣為後一。「於無苦無樂作意」等者,慈、悲、喜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十六
4
5
5
3
3